據(jù)《北京青年報》1月27日報道,1月26日,北京市發(fā)改委副主任張燕友列席會議時隨意一句“透露”,激起輿論千層浪花。他說,國家已開始著手研究機動車環(huán)境稅費改革,機動車的污染排放將被列入環(huán)境稅征收范圍內。這意味著,機動車車主可能要為“汽車尾氣”埋單了。
有環(huán)保部官員對此回應稱:這個措施是北京市人大提出的,主要還是針對北京市范圍內,環(huán)保部關于機動車環(huán)境稅的征收情況不方便透露。北京這是“自選動作”?還是先行試點?尚不知曉。就現(xiàn)有條件看,全國大范圍征收尚需時日,但環(huán)境稅進入議事日程,卻已是不爭的事實。按照發(fā)達國家的經驗,通過征收尾氣排放稅等環(huán)境類稅目,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遏制汽車增速、減少空氣污染,尤其在2009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產銷國的背景下,這一思路難免要浮出水面。但基于現(xiàn)實的一些困境,“環(huán)境稅”的征收面臨著合理性的質疑,輿論也要先“激動”一番。
首先,此舉是否涉嫌重復征稅?當前車輛購置稅、燃油稅、消費稅等已涵蓋了對污染環(huán)境的征稅,如果政府部門認為其調控力度不足以遏制機動車的增速,可以在已有稅目上提高,有必要增加一種“尾氣稅”嗎?其次是“尾氣稅”能否起到“改善環(huán)境”的初衷?現(xiàn)在有些部門存在嚴重的“稅費依賴癥”,總以為多收點稅就能改變某種格局、某些習慣,實際并不盡然。
從無車族角度看,或許很支持這樣一項稅目。你開車的花費多了,開車的次數(shù)就少了,道路就不擁堵了,空氣就好了,無車族走起來就方便了……這個邏輯似乎很清晰,從感情上也可以理解。但這套邏輯是否真的能使馬路通暢?稅多了除了加重民眾負擔,一定能有效減少馬路上的車輛嗎?征稅后車的運行成本高了,會不會轉嫁到老百姓出行上?都值得存疑。阻止車輛膨脹有很多辦法,比如上海限制牌照、北京搞單雙號出行。十七世紀法國財政大臣柯爾貝有句名言,“征稅的藝術就像從鵝身上拔毛,既要多拔鵝毛,又要少讓鵝叫。”
我們如何認識稅收?如何搞有道德基礎的征稅?這可以成為“機動車環(huán)境稅”帶來的一個省思。納稅不只是公民的義務,更是一種權利,但在實際操作中,仍有很多只強調義務、缺乏權利考量的地方,某些不明真相的“被稅收”仍然存在。近日,天津北辰區(qū)將18輛奧迪汽車和16輛廣本汽車獎勵給2009年納稅大戶的新聞,再次引發(fā)輿論質疑。公共財政動輒拿錢獎勵依法納稅的“大戶”,本身便存在極大悖論與錯位,也證明了在這個社會上,稅收還沒被擺正位置,也常常缺乏基本正義的清晰指向。(畢詩成)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