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日,北京市公安局首次公開披露了本市三個主要的毒品市場:豐臺區(qū)的萬泉寺、宣武區(qū)的灣子、海淀區(qū)的魏公村。
警方表示,在持續(xù)大規(guī)模的打擊下,這些地方的“毒品交易已不再像原來那樣呈半公開化,毒販和吸毒者在交易時已經完全轉入了地下”。
這意味著,警方打擊毒品交易已取得一定成效,同時,上述三個地區(qū)吸毒、販毒現象仍然存在,但更為隱蔽。
6月5日至7日,本報記者獨身走訪了這三個地區(qū),透過一個個普通的當地居民的眼睛,感知毒品存在的蛛絲馬跡,并力圖感受毒品交易猖獗之時,罪惡和病毒滋生蔓延的場景,以及這一場清毒風暴過后,人們酣暢淋漓的心情。
“遠離毒品。!”跨越世紀的口號,全世界人民深入骨髓的認識,與之相伴的,卻是新型毒品的不斷出現以及涉毒人群的逐漸擴大。在金錢與暴利的澆灌下,邪惡的罌粟花依然迎風展露她妖嬈的微笑。
6月26日,第20個國際禁毒日即將來臨,人類與毒品的戰(zhàn)爭,仍在繼續(xù)。
“捷后”萬泉寺
萬泉寺村民王占理路過自家出租屋前,半掩的門后,一個男人正在給自己注射“藥品”。
走過一段路后,王占理才猛然意識到,那藥品可能是毒品。就那么如同電影鏡頭的一閃,讓他“雞皮疙瘩都跳了出來”。
2006年4月份,那個男人帶著妻兒搬過來時,王占理還在為其支付的高額租金所慶幸,一間不久之前搭建的房屋,僅僅10平方米左右,卻租出了700元/月的高價,而同樣的住房,通常只能租到一半或更低的價格。
隨后,通過介紹,更多的人租下了王家的房子,王家鄰居的房子,同村一些居民家的房子,“直到有70至80戶”。
平日里,王占理很注意觀察這群被他稱之為奇怪的人,“他們與其他租房的外地人不同,喜歡抱成一團,很少與外人交流”。
去年6月初的一天,在萬泉寺村開小賣鋪的劉勝利在公共廁所里第一次看到一次性針管,他以為是小孩子玩后丟棄的。不久,越來越多的一次性針管出現在公共廁所里,村里的犄角旮旯里,甚至他家的門口。
劉勝利介紹說,萬泉寺村分為6個生產小隊,涉毒人員主要租住在萬泉寺村東北角,他所在的第6小隊,“居民家屋前凡是堆著很多磚頭的,之前都是違章建筑,原來里面住的就是那群人”。
“當確定這幫人里有人吸毒甚至販毒時,已經趕不走了!蓖跽祭砀杏X自己身邊放了定時炸彈,6、7月份的時候,他都不敢去收租。
劉勝利的小賣鋪離涉毒人員的租房不遠,“一到晚上,巷子里是出不來進不去,人多的有點像菜市場”。他最膩味的一件事是:有人在他小店門前進行毒品交易。一到晚上,當有陌生人走到他那門口,掏出手機打個電話,然后駐足等待時,劉勝利通常會不耐煩地對那人揮揮手說:“到里面買去!”
“穿著運動鞋,四五個人一群,到我店里閑聊或四處轉悠的,大多是‘便衣’。”在去年下半年,“便衣”開始三天兩頭出現,“大多數時候都不會‘空手而歸’”。
然而,因為各種客觀原因,毒品交易一度在萬泉寺地區(qū)泛濫開來,有時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
“他們一次賣得量也不多,就100-200元/包,被抓了可能也定不了罪!蓖跽祭磉@樣理解,他的租戶就有幾個被公安機關帶走過,但大多放了回來。
發(fā)現有大量人群涉毒后,除公安機關的打擊外,“萬泉寺村委及所轄區(qū)政府都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名萬泉寺地區(qū)政府工作人員說,“現在村里有24小時巡邏人員,并在重要地段安置了監(jiān)控設備!
上午10點,兩位戴著頭盔,手拿警棍,在村里巡邏的萬泉寺大隊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白天8點半到下午5點,由萬泉寺大隊負責巡邏,晚上由巡邏大隊巡邏;好幾個月前就開始了!
2007年6月5日,記者幾乎走遍萬泉寺村每個角落,琳瑯滿目的食品店、小飯館、理發(fā)店突出了村里外來流動人員眾多的特征;而不規(guī)則交錯的巷子四通八達,“很容易逃跑”。
記者以想租房的身份詢問當地一位年長者時,她建議在萬泉寺村西南角一處新樓盤里租住,“比較安全,好多地方有人販毒,厲害著呢。”萬泉寺村“萬潤風景”小區(qū)的一位保安反問記者,“如果毒販子就住你家隔壁,你能感到安全嗎?”
“去年年底,在政府及巡邏大隊的支持下,萬泉寺村對現住租戶進行了‘清理’,轟走了一批人,但因為漏下了幾戶與涉毒人員有聯系的人家,也因為個別居民為高額租金所動,導致年后涉毒人員再一次聚集!钡6小隊一名知情的工作人員說。
2007年3月底,在萬泉寺村一間出租屋內,半夜出動的警方查獲大量海洛因,有村民說是400克,也有言辭鑿鑿者稱有700克;房東也被罰了8000多元。此后,隨著警方打擊力度的加強和違章建筑的拆除,涉毒人群逐漸消失。
一個曾租房給涉毒人員的房東告訴記者:“這些人中,一部分來自西客站灣子那一帶,因那邊打擊得厲害才搬到這里;現在其中一些人搬到了木樨地和清河附近。”
談到對那些涉毒人員的印象,這位房東說:“除了販毒吸毒,不講衛(wèi)生外,這幫人還是挺本份的,自干自的,與當地人互不干涉!
這與宣武區(qū)灣子的涉毒人員似乎有很大不同。
“清理”中的灣子
“找毒販?往前走!6月6日,在灣子路東邊的一處商店內,當記者開口“前幾天,北京市公安局公布了本市三個毒品市場……”一名服務人員沒等記者說完,指著不遠處說道。
在此之前,有媒體報道稱,灣子東北角的平房內有涉毒人員,通常在路邊的特色餐店和公共廁所內交易。
記者在路旁一家商店存放了隨身攜帶的相機、錄音筆等工具后,只身進入那片平房。平房區(qū)內,每間房子的面積都不大,巷子內堆放著一些雜亂的物品,使原本狹小的空間更為局促。腳下總是潮濕的路面,有幾個婦女正在門口清洗衣物。
面對一個外來者,平房區(qū)內的居民始終盯著記者,偶有指指點點、交頭接耳者。
路口的店面,和大多數普通小店一樣,只是里面沒有客人,幾個伙計正在外面乘涼聊天,或無所事事。
“上禮拜來了一大批警察,連警犬都出動了!弊≡诟浇脑S明智說,“把那家飯館抄了,很多東西都被拉走了,還帶走了幾個人”。
“2005年的時候鬧得最兇!痹跒匙訓|北角居住了10多年的高大媽說起這邊的毒品市場時咬著牙,一臉怒氣。她告訴記者,四五年來,灣子附近就聽說有毒品交易,但自己從未親眼所見。3年前,灣子東北角開始拆遷,在原來的住戶搬走后,房子還未拆之前,突然來了一批外來人員居住,并且越聚越多,住不下了,就自己搭建棚子住。
“后來,這邊的毒品交易便出了名了!备叽髬屨f,“我從樓上往外看,經常能看到毒品交易;那群人把毒品到處亂塞,墻角里、磚縫里,交易的時候再拿出來!薄爱數鼐用裰苯影堰@塊地方叫做‘毒品村’!
此后2年內,夜幕一旦降臨,高大媽再也沒允許一同居住的外孫女走出家門一步,“晚上連大人都不敢出去,那群毒販子到處亂竄,還偷東西、搶東西;有錢的,能走的都搬走了。”
在那片平房不遠處,一家酒店的工作人員對“灣子的亂”深有體會!2005年下半年,在這里走動都可能有危險;偷、搶隨時可見。”
附近一家公司的保安告訴記者,當時嚴重到公司的員工上下班都不敢提包和打手機,一連發(fā)生了幾次員工在大門口被搶筆記本電腦的事。
讓路旁一家商店的女店主尤為恐懼的是那群人的眼神,一清早開門,那群人就在馬路邊上蹲著,“盯著你,稍不留神,抓了你店里的東西就跑,躲進平房區(qū)內;5分鐘后,換了一身衣服又出來了。”
眼見著自己的東西被搶走,可誰也不敢追進平房區(qū)內!罢f實話,一兩個民警都不敢進去,更何況普通民眾了”!2006年初,一個賊偷了輛車逃進平房區(qū),一個交警看到后追了進去,結果挨了一板磚。”這名店主回憶說。
“是毒品,讓魚龍混雜的人聚集了起來!备浇患议_了多年食品店的店主張勇說,以前經常有路人向他打聽:“嗨,哥們,這哪有賣粉的?”
2006年2月份,張勇去路旁一公共廁所時,第一次近距離地親眼所見毒品交易!八麄冎豢戳宋乙谎郏緵]有避諱的意思”。5個月后的一個下雨天,同樣在那個廁所,張勇擠進人群,看到一個20多歲的女子躺在地上,身旁掉著一根針管。后來聽說,該女子是因注射過量毒品致死。
“一年半之前,警察加大了對毒品和偷搶行為的打擊;另外,因為各個工地陸續(xù)開工,大片平房被拆,現在毒品交易已經越來越少了。”張勇說。
“只是不那么明目張膽了,其實還有!备叽髬屝÷曊f道,“你要長時間注意觀察,就能發(fā)現!
這一點至少有物證證實。
記者等待多時,終于找到一名負責清理該地區(qū)的清潔工人。他向記者透露,每天清晨,在收拾平房區(qū)附近的垃圾桶時,仍有一些一次性針管出現!耙郧,多的時候,每天都有幾大包;現在少了些!
“最早的一批涉毒人員,聽說是從西三環(huán)附近,魏公村那一帶跑過來的!备叽髬屨f。
從魏公村到增光路
“現在這里的治安好著呢!6月7日,記者來到魏公村,在南北相通的社區(qū)街道里,一位臂戴“治安巡邏”袖章的工作人員稱,他早已看到魏公村被列為三大毒品市場之一的報道,這讓他感到驚訝!奥犝f過一些毒品交易的事,但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現在早就沒了”。
記者在魏公村轉了幾轉,采訪了十多名當地居民,大家紛紛表示對毒品市場不知情,“至少沒有公開化,所以普通民眾不知道”。一位居民如是說。
“那是近10年前的事了!敝炷旧谖汗逍蘖10多年自行車,對10年前的場景還記憶猶新,“當時這地段集中了大量吸毒、販毒人員,一些小攤販一邊做買賣,一邊販毒,甚至自己也吸食毒品”。
他指著魏公村北角韋伯豪一帶說:“那里曾經都是平房,有不少毒販,污穢不堪;后來建了高樓,有正規(guī)物業(yè)和保安,毒品交易自然就消失了。”
毒品交易的“消失”不禁讓記者松了一口氣:在魏公村及附近,大學林立,有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社區(qū)內亦有小學、中學,學生模樣的人隨處可見。
而一個長期在魏公村附近拉活的出租車司機卻告訴記者:“毒品交易肯定存在,只是由原來的公開轉到地下了。”今年4月底晚上11點左右,從紫竹橋那上車一男子,到魏公村。上車后,該男子渾身顫抖。
司機關心地問了一句,他說沒事。
“哥們,您肯定不吸吧?”對方問。
“吸什么?”
“吸粉。”
停車后,男子扔下50元錢,沒等找零,就跑向了通往民族大學西路的一條巷子里。
“想找毒品交易地,可以去離魏公村不遠的增光路看看!背鲎廛囁緳C建議記者。
下午1點50分,記者到達增光路東口。附近一名交通協(xié)管員稱記者找對了地方,他指著向西的方向說,“在紅綠燈十字路口附近,長年有毒販出沒”。
他告訴記者,在6、7年前,因為平房拆遷等原因,一些外來人員開始聚集在此,其中包括一些涉毒人員!扒皫啄赀鬧得厲害,經?吹骄熳ト,一問,基本是抓了吸毒或販毒的;但隨著道路兩邊的改建,一些涉毒人員已逐漸搬離!
“那邊還剩下一小塊平房,你要膽大就進去看看;最好是別進去了,被那群人盯著,后背發(fā)涼!
離紅綠燈不遠,增光路21號院外的馬路長椅上,一位居住在此已四五年的老人劉榮光說:“去年夏天,馬路邊上還到處是販毒的女人!
午睡過后,劉榮光喜歡在馬路邊的長椅上靜靜坐會兒,而這兩年,他眼前經;斡频膱鼍暗氖牵河腥酥苯幼叩揭粋女人身旁,互不交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個女人直接上前詢問路人是否要粉,討價還價后,要價300-400元/包的毒品最后可能150-200元/包成交;直到有一天,來了一堆警察,一些人被押進了警車。
日復一日,老人直問記者:“現在的人都怎么了?”
在老人的指點下,記者走進被其稱之為“曾經是毒窩”的平房區(qū)內,在一個小巷子里,幾家飯館都大門緊閉,個別已是人去樓空。在一家特色飯館門前的臺階上,一個30來歲的男人坐在地上,捏著一個煙頭深深地吸了一口,頭隨著煙的吸入而揚起,一臉的滿足。難以辨別,這是在享受午后的愜意,還是吸煙帶來的“快感”。
臨走之前記者鼓足勇氣問了一句:“以前住這的人都去哪了?”
“都散了!蹦腥死淅涞鼗卮。
(文中被采訪者均為化名)
作者 周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