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請您給中華老字號起個英文名字,您會怎樣去翻譯呢?一提中華老字號,筆者必會想到天津“狗不理”包子。在今年“最有價值中華老字號30強”評選中,“狗不理”包子作為天津風(fēng)味名點依舊高調(diào)入選。
隨著2008年奧運會日益臨近,為讓更多外國友人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特色餐飲,近期發(fā)起的“傳神詮釋老字號”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而給“狗不理”起洋名自然成為其中的一個亮點。怎樣選好它的譯名,我們還要從它的由來說起。
眾所周知,“狗不理”包子是天津著名的風(fēng)味名點。它色白面柔,大小適中,底幫厚薄相同,一咬流油卻不肥膩,味道十分鮮美。它的歷史由來版本較多,其中一個講的是100多年前,在清朝同治年間,天津武清縣楊村有位少年叫高貴有,他從小性格倔犟,是出了名的牛脾氣,凡事若逆了他的性子,九頭牛也拉不回來,任何人都不理。為此,母親給他起了個‘狗不理’的小名,意思是說他脾氣壞得連狗都不愿搭理。貴有長到14歲時脾氣依舊,父母怕他在村子里惹是生非,就托人把他帶到天津?qū)W點手藝,找點事做。恰好天津南運河邊劉家蒸食鋪正招小伙計,于是高貴有就被介紹進去。劉家鋪子主要經(jīng)營蒸食和肉包,貴有雖然脾氣壞,但從小能吃苦,干活又勤快,店主于是讓他學(xué)做包子。因為聰明好學(xué),貴有很受店里師傅喜愛,3年下來,他做包子的手藝大有長進并小有名氣。于是,他離開劉家鋪子,自己開了家包子鋪。由于手藝好,做事認真又貨真價實,包子鋪名聲很快打響,客人越來越多。
由于大家喊慣了他的小名“狗不理”,順帶手把他的包子也叫作“狗不理”包子。隨著生意越做越好,貴有感到“狗不理”的叫法太難聽,就改鋪名為“德聚號”,但大家并不買賬,“狗不理”三個字依舊不絕于耳。后來,“狗不理”包子被進奉給慈禧太后品嘗,慈禧很喜歡,曾派專人到天津再次購買,自此“狗不理”便聞名天下。經(jīng)歷了100多年的發(fā)展壯大,現(xiàn)今的“狗不理”包子不但在國內(nèi)餐飲老字號中位居前列,更是穩(wěn)坐“洋名榜”首位。
在“傳神詮釋老字號”活動中,如何給它選好英文譯名自然也備受關(guān)注。在如“K ing Belive Restau-rant”等近百個參選譯名中,專家們一致認為“go be-lieve”最有創(chuàng)意。首先,它的譯名短小精悍,便于書寫,有效避免了中英文字數(shù)表達上的差異;其次是它的英文發(fā)音與“狗不理”中文發(fā)音相似,便于外國友人記憶;再者就是它的中文直譯為“去相信(它)”,也可以理解成“相信它吧”,這既突出“狗不理”包子在餐飲界的地位,又巧妙地找到了中西方思維的結(jié)合點。這種兼具精練、創(chuàng)新并不失本意的翻譯手法既符合“信、達、雅”的標準,也是奧運、商家,特別是外國友人所期待的。
隨著時代變遷,中華老字號也要走出國門,讓世界所熟知。在解決語言障礙這個首要問題上,“go beieve”詮釋“狗不理”的做法在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同時,相信也會給眾多“待嫁閨中”的其它老字號些許啟發(fā)。
文/蘇海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