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幾句“教訓”的話而殺害了師傅,為了掩蓋罪惡、逃避法律制裁而碎尸、拋尸……。機關算盡的張利卻始終沒有明白一個最淺顯的道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引子:2007年11月27日,已到了凌晨四時,又是一個不眠之夜。此時,在新疆庫爾勒的焉耆縣公安局辦公樓里,副局長蔡永強好像忘記了一切,仍沒有一絲困意,他沉思著。他的腦海里又浮現出傍晚時分在本縣某出租屋里看到的情形:床下的地面磚縫里有大量人血。血是何人所留?到底是案件還是別的什么?如果是案件又是什么性質?這時,他的耳邊又回響起剛才縣委常委楊義曉的話:要準確定性,全力以赴,盡快查清,穩(wěn)定大局。
報案
2007年11月12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某單位干部梁某因有急事要與其弟弟聯(lián)系,多次打手機均被告知關機。“從來不曾有這樣的事情呀”。急得像熱鍋上螞蟻一樣的梁某調動自己在焉耆縣所有的朋友關系,幫助找弟弟梁斌的下落,但一直沒有結果。時間一晃到了26日,弟弟的手機始終關機,而弟弟卻還是下落不明。梁某越想越不對勁,怕有什么意外,他讓自己的妻子請假到焉耆縣找尋弟弟。
26日下午剛到上班時間,梁某之妻來到焉耆縣后,沒有直接到小叔子的暫住屋查找,而是在同事的陪伴下,徑直來到焉耆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報告梁斌失蹤已近半月的消息。
節(jié)外生枝
梁斌失蹤一事引起了縣局黨委的高度重視。主管刑偵工作副局長蔡永強要求:全力查找梁斌下落。
為了進一步取得線索,刑警大隊組織民警開展大規(guī)模的調查走訪工作。在對梁斌在焉耆縣交往的人員和朋友的反復詢問中,均反映:聽說是到塔河收帳去了。
得到的線索很模糊,很有限。但這些少得可憐、看起來又很籠統(tǒng)的信息對偵查員來說卻都如獲至寶。查找梁斌下落的工作在艱難、細致地進行著。
正當查找工作緊鑼密鼓地開展的時候,當日下午19時40分,焉耆縣某派出所接到報案:在該鄉(xiāng)某村一村民耕地里發(fā)現一具焚燒尸體。
空氣立時變得格外緊張起來。事件驚動了縣委領導?h委常委、縣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楊義曉親臨現場,并將有關情況上報上級公安機關。
縣局就地成立臨時指揮部,并召開短暫的分析會。經分析指揮部當即決定:在初步勘查現場的基礎上,組成由刑警大隊、轄區(qū)派出所為主的專案組,全面開展調查工作。重點圍繞死者身源和查找失蹤人員下落入手。
按照統(tǒng)一部署,參戰(zhàn)部門把現有的警力分成每組兩人的多個小組,在全縣范圍內對失蹤人員進行地毯式走訪查找。
事件同樣引起了上級公安機關的高度重視。次日晨,巴州公安局刑偵支隊政委徐立堅率領由巴州、庫爾勒市公安局專家組成的技術指導小組前往焉耆開展工作。
上午,經州、縣兩級技術人員、法醫(yī)以及外圍調查組工作,結合現場勘查、尸體檢驗、走訪調查,綜合分析確定了死者的身份和死亡原因,同時認定焚燒的尸體并非梁斌。
發(fā)現血跡
同期勘查梁斌住房的刑事技術人員在梁斌的暫住屋內卻有了重大發(fā)現。
梁斌今年37歲,一個人租住在位于焉耆縣手扶廠家屬院內的一棟平房內,他本人是一個很熟練的水暖工。
這是一間干凈的房間,主臥室里被褥齊整,地面干凈得像是水洗過一樣。技術人員很是詫異:打掃自己的房間有必要水洗嗎?于是,便仔細地勘查起來。地面太干凈,找不到一點痕跡。當燈光照到床邊時,技術人員還是發(fā)現了一些異常跡象。于是,他們把床挪開,這下讓技術人員大為驚詫:在床下磚鋪地有水沖洗過的痕跡,磚縫內有大量的血跡,磚上還覆蓋著一層沙土。而靠床的西墻上、靠南墻的沙發(fā)靠背墻面等有多處刮過的斑點狀痕跡,另有多處點狀血痕。
立案偵查
梁斌住房發(fā)現血跡的信息反饋至指揮部后,立即引起了各級公安機關領導的高度重視。該信息很顯然地表明梁斌住房內曾經發(fā)生過一些事情,而且很可能該房就是某種案件的第一現場。種種跡象表明:梁斌失蹤與其住房中發(fā)現的血跡之間存在著某種因果關系。專案組據此推斷:梁斌生還的可能性極小。
縣局當即啟動命案偵破機制,并由州、縣兩局聯(lián)合成立了以縣局局長楊義曉為總指揮、副局長蔡永強、王武林為副總指揮的專案指揮部,巴州公安局刑偵支隊政委徐立堅率刑偵專家現場指導偵破工作,同時縣局將梁斌失蹤一事立為刑事案件開展偵查。
尋覓真兇
前期調查反映出:梁斌帶有一徒弟。據梁斌鄰居反映:大概在11日后,曾看見梁斌徒弟搬運水暖工具。當時,他隨口問道:你師傅呢?徒弟回答:到塔河收帳去了。
而經調查,民警獲取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梁斌并沒有去塔河收帳,那么梁斌到底去向何處?
稱梁斌去塔河的人就是其徒弟。該徒弟為何許人?何方人氏?無人能說得清。因此當務之急是找到此人的下落。
經過多方調查,民警獲悉:梁斌的徒弟自稱張利,具體住址不詳,只知道是焉耆縣的一個農民。
經過人口查詢,信息顯示焉耆縣名叫張利的共有25人。為此,專案組再次兵分多路,對這25名叫“張利”的人逐人見面,外出的徹底查清去向,本地的查清11日以后的活動狀況。當民警查至本縣五號渠鄉(xiāng)一名叫張利的住宅時,卻撲了空,此人并不在家。經偵查,民警查明此人潛藏在博湖縣某親戚家中。不久,藏匿于該縣一偏僻地的張利,這個長相瘦削、個子中等的男子被民警“請”到了刑警大隊。
經組織辨認,確定此“張利”正是民警苦苦尋找多時的梁斌徒弟。
在依法對其檢查時,民警發(fā)現、查獲了一張銀行卡。經查,該卡非張利本人所有。問到卡的來歷時,他前后矛盾,不能自圓其說。專案組審訊人員耐心地聽他編造謊言,而后出其不意地一一揭穿,使得他精神徹底崩潰,在正義面前低下了頭。
11月27日凌晨,城市的喧囂安靜了下來,居民家里的燈也都一盞盞地熄滅了,但焉耆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審訊室里卻燈火通明。雖然已晝夜奮戰(zhàn)了數日的民警上下眼皮直往一起沾,但他們責無旁貸。
專案組精心制訂了審訊方案。顏永軍副大隊長帶領民警于平、何建軍與張利進行了第一次交鋒。但張利百般抵賴,面對刑警苦口婆心的政策交待,聲色俱厲的訊問,他一概上下唇緊閉,拿出一付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負隅頑抗。專案組不斷對癥下藥,調整工作方法,采用外圍詢問的審訊策略與其展開了一場斗心理、斗智力的較量。
然而,存有僥辛心理的張利企圖減輕自己的罪行,轉移專案人員的視線,謊稱自己持鐵棒在客運站附近打死了梁斌。他的雕蟲小計,當場被民警揭穿。經過數小時的斗智,犯罪嫌疑人張利被各種提問圍的無路可逃,終于交待了他殺人、碎尸、拋尸的全部經過。
真相
犯罪嫌疑人張利,男,回族,1981年5月出生在焉耆縣五號渠鄉(xiāng)的一個普通農民家里。因家中生活拮據,他小學畢業(yè)后就輟學在家務農。
結婚成家以后,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他染上了賭癮,一天不賭就鬧心,但他的牌技實在很差,輸的時候多,贏的時候少。后來,他準備做些小買賣,然而好事難成,他也沒掙到多少錢。
他覺得這樣下去一輩子也沒什么出息,不如到外界去闖一闖。于是,他來到縣城,拜梁斌為師并攬到了一份水暖工作。
自從干了水暖活,他就很少回家,一直和師傅住在梁斌租住的房里。他所掙的錢沒有一分交到家人手里,都被他賭博和上網了。
跟著師傅干了將近一個月。在此期間,他與師傅梁斌關系相處還算可以。但是唯一讓他不滿的是:因為他在干活過程中喜歡多嘴多舌地打問包活費用等等的話題,因而他時常遭到梁斌的責備,也因此使他對梁斌心生恨意。
2007年11月11日晚,張利和師傅梁斌以及梁斌的客戶張某三人來到焉耆縣客運站附近某飯館吃飯。席間,三人都喝了一些白酒;氐阶√帟r已是晚上10時多了。進屋后,梁斌脫去衣物,坐在床邊,教訓起了張利在飯桌上多嘴的事。
此舉使早已懷恨在心的張利頓起殺心。
梁斌躺臥在床上,悶坐到夜晚12時的張利,乘梁斌不備拿起放在茶幾上的菜刀就朝梁斌頸部砍去,連砍數下后,梁斌連哼都沒哼出一聲就氣絕身亡。
次日,他鎖好房門,到農貿市場購買了塑料袋、編織袋,并趁附近沒有人之機,潛回住房。晚上,他殘忍地手持菜刀將梁斌分尸肢解成數塊,之后他又將尸塊分別裝入編制袋和塑料袋。
第三天,他以拉工具為由從一個廢品收購店借來了三輪摩托車,趁月黑的日子將尸塊拉至某鄉(xiāng)排渠邊,并將尸塊扔入渠水中。
他處心積慮地想著,他也很“精心”而又“辛苦“地做著這些事,白天他將師傅住房里值錢的電視機、VCD等物品拉出去低價賣了,晚上他就潛入住房繼續(xù)著他的罪惡之旅。
殺人后,一絲擔心涌上了張利的心頭:梁斌突然不見了,總得找個理由搪塞他的朋友吧!于是,他編造出“師傅去塔河收帳”的謊言來應付梁斌朋友們的詢問。
拋尸后,他又將住房“細心”地沖洗、擦拭、涂抹,將作案工具--菜刀扔進開都河里,看著菜刀在緩緩流淌的河水里慢慢消失,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他想:這下萬無一失了,這件事“天衣無縫”,沒有人能發(fā)現他的罪惡,從此自己可以“高枕無憂”了。想到這,他“得意”地獰笑了。
此后,他再也沒有回到那間他親手制造罪惡的住房。做了“大事”的張利有點心虛了。他將房間的鑰匙扔了,每天混跡街頭,在麻將館里或者是在網吧里消磨時間。后來,無錢度日的張利跑到博湖縣,經親戚介紹,他在那兒的一家私人店里做了臨時工。他以為此地偏僻,警方無論如何也查不到自己身上,但他的美夢最終破滅了。當刑警找到他時,他還以為是別的什么事,未曾想是自己殺人的事發(fā)了。
打撈尸塊
張利落網后,他機械地用已經戴上了冰冷手銬的雙手比劃著當初制造罪惡的具體細節(jié)和位置。
他很吃驚而又萬分不解地問民警:我把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你們是怎么找到我的?
很多細節(jié),他說“已經記不清楚了”。但是掌握了確鑿證據的偵查員卻目光灼灼地盯著他——他們不容置疑地告訴他:有些事情也許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淡化、模糊,甚至遺忘,但是罪惡卻絕不能。
據犯罪嫌疑人張利的供述和拋尸地點指認,專案組民警在縣局政委劉智慧的指揮下,前往拋尸地點進行尸塊打撈工作。
11月底的渠水已是寒氣浸骨,從清晨到下午,民警在結了冰的渠壩邊行走著,找尋著,打撈著。這是焉耆縣某糖廠的一條專用排污渠道。渠水污濁,臭氣熏天,民警們的皮鞋被污泥沾滿了,腳被高低不平的渠邊土埂磨出了泡,手被凍僵了,污水臭氣熏得民警眼淚直流,但這些困難絲毫也沒有擋住偵查員們必勝的信念。時間在偵查員們高度警惕的視野里緩慢地流動著。19時30分,最后一塊尸塊被打撈了出來。至此,此案成功告破。(汪濤 徐曉燕 鄧學強攝影)
編后:文化素質低下人員作案,已經成為較為突出的社會治安問題。往往沒有什么特別的原因,就會引起血案。
日常生活中,平常的熟人,因為一句平常的話引發(fā)的兇殺,更是令人不寒而栗。本文中的案件就是典型的例證。它揭示出法律意識淡薄的群體,對社會、對生命的危害是猝不及防、也是殘酷無情的。同時也警示我們:法制教育的普及,應該得到全社會的重視和關注,讓每個公民都能學法、懂法、守法。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