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開庭會有什么特別之處?擁有千萬家產的一家人為何對簿公堂?豪門恩怨會有什么樣的結局?
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全國普法辦和央視社會與法頻道聯(lián)合推出的大型媒體行動“法律服務你———12·4普法大接力”,今天(24日,下同)獨家播出了二級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有開庭審理一起巨額家庭財產糾紛案的特別節(jié)目。
白手起家賺來財產 一家三口對簿公堂
這起千萬財產糾紛案的原告袁秀虎與被告馬德榮、袁兵分別是夫妻、父子關系。他們的家族企業(yè)———銀川仙鶴餐業(yè)有限公司創(chuàng)建于1985年,經過22年的發(fā)展,已經成為我國西北地區(qū)清真餐業(yè)的領軍企業(yè),資產超過了三千萬元。而該案件的爭議也正是因這千萬家產而起。
原告袁秀虎認為,仙鶴樓是他以一筆7000元轉業(yè)費和妻子馬德榮創(chuàng)建起來的,現(xiàn)在他卻逐漸被擠出了管理層。企業(yè)96%的股份屬于兒子袁兵,4%的股份屬于妻子馬德榮,自己這個創(chuàng)始人竟然沒有股份。
2006年8月,袁秀虎向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起訴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子,要求分割獲得仙鶴樓資產的三分之一,共計1010萬元。
被告一方馬德榮、袁兵則認為,1990年,袁秀虎將仙鶴樓移交給了自己的兒子袁兵,并親自寫下了一份移交清單。隨后,母子倆默契配合,才使仙鶴樓的生意越做越紅火,有了今天的局面。
今年8月,寧夏高院以袁秀虎的起訴缺乏事實依據(jù)和法定理由,作出裁定,駁回起訴。同年9月,袁秀虎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大法官斷案責任重大 百姓的維權意識增強
擔任此案審判長的法官是二級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有。為什么要選擇這起家庭財產糾紛案作為大法官開庭審理的案件呢?
黃松有說,家事如天,此案的發(fā)展過程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家庭財產結構發(fā)展變化的軌跡,也反映了我國老百姓法制觀念、維權意識的增強。
黃松有表示:“當大法官是很多法律人一生的追求。中國就這么多個大法官,那么你的思想、你的行為、你的形象,將代表中國這么多法官的形象,將對中國的司法制度、中國的法治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責任非常重大,將全力審好此案!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認為,大法官開庭的意義在于,大法官們都是經驗豐富、視野開闊、能力很強的專家型法官,他在處理案件過程中,運用他豐富的司法經驗,能夠比較妥善地處理好各類糾紛案件,給其他法官提供指導意義。
小法庭近距離交流 案件當庭調解結案
今天的庭審是在最高人民法院第三法庭進行的。記者了解到,這次開庭之所以沒有選擇氣勢恢宏的大法庭,是因為大法官希望讓當事的這一家人能夠近距離、面對面的交流。
接到案件之后,黃松有與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杜萬華、吳曉芳法官組成了合議庭。合議庭經審理認為,各方當事人均是家庭共有財產的權利人,均具有財產請求權,若現(xiàn)在進行析產,對家庭的和諧及企業(yè)的發(fā)展均不利,法庭本著“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的原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充分體現(xiàn)和諧訴訟的理念,最后當事人當庭達成調解協(xié)議。
據(jù)悉,這次開庭也是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完善院長、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參加合議庭審理案件制度的若干意見》規(guī)定要求,院領導參加合議庭審理案件。案件通過調解結案,各方當事人口服心服,使瀕臨破裂的家庭關系重歸于好。(袁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