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從7月16日開始,百度“貼吧”中一個名為“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空帖,以接近爆炸的方式迅速躥紅,難以計數(shù)的網(wǎng)友苦苦追尋:“賈君鵬”到底是誰?
每個人身邊都不可能有一個賈君鵬,但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喊自己回家吃飯的媽媽。當媽媽喚兒吃飯的聲音,響起在網(wǎng)絡(luò)虛擬空間時,整個網(wǎng)絡(luò)里都產(chǎn)生激烈的回響,它神奇的多米諾效應,每個跟帖者都被母親喚兒的聲音擊倒。這則看似無厘頭的帖子,因之而成為一道人文風景。
中國人有中國人的戀母情結(jié),那就是“媽媽喊你回家吃飯”,“媽媽喊你”與“回家吃飯”,在中國人的心里有著無可替代的話語魔力。還記得沒有網(wǎng)絡(luò)的鄉(xiāng)村時代嗎?初夏傍晚之時,孩子們在池塘邊草地上瘋玩,炊煙升起在每家每戶的屋頂,飯香彌漫在隱隱暮靄之中,一句賈君鵬李君鵬張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會讓多少孩子從游戲場中轉(zhuǎn)身,回家吃飯去。無數(shù)次從游戲場中戀戀不舍的轉(zhuǎn)身,回到家中吃上母親為自己親手做好的飯菜,成為中國人心靈中最神圣的一部分。
你媽媽讓你回家吃飯,為什么還得要別人傳話?
因為你離媽媽已是太遠,媽媽的聲音無法直接傳到你的耳邊。正是這種間接傳播,使母親的聲音與形象在模糊中親切,卻也遙遠。如果說媽媽喚兒回家吃飯,是中華兒女心中的情結(jié),既想讓兒女走遠,又想讓兒女回家或近在身邊,則是中華母親的心理悖論。母親在家中為孩子所做的努力,是讓兒女離開自己,或到遠方求學,或到遠方工作,似乎,生活與學業(yè)離母親越遠就越成功;如果從小到大都與母親在一起,就似乎沒出息。
于是,李春波“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還好嗎”,“我在這里還挺好的,此致敬禮此致那個敬禮”的吟唱,激動了無數(shù)人的心;陳紅“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又讓多少游子淚滿襟衫。甚至在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覽中,人們還發(fā)現(xiàn)胡錦濤主席的一幅剪紙《回娘家》:一個陜北男人扎著羊頭巾,推著小獨輪車,車上坐著如花的小媳婦,回娘家!是的,每個中國人在情感與心理上,三十年來都一直在尋找回歸(回家)的理由與路徑。
發(fā)展與走出去是硬道理,對國家對家庭都是這樣;回家吃飯、回家看看、回娘家卻是軟道理,因為它使人心靈變得柔軟。為了發(fā)展,我們走得太快,付出太多,犧牲太多,因此,就像印地安人說的那樣,我們也需要停下來,等一等落在后面的靈魂。我們不能離家太遠,不能連母親的聲音都聽不到。我們需要回歸生活、回歸常識、回歸家園,回歸心靈。無論你怎樣貪玩,無論你對各種游戲規(guī)則如何沉迷,總有一種聲音讓你淚流滿面,那就是媽媽在喊你回家吃飯!
網(wǎng)絡(luò)是一個虛擬的時空,這里沒有“媽媽”,沒有管你的人、愛你的人在那里,但在突然的某一天,網(wǎng)絡(luò)上傳來了媽媽喚兒吃飯的聲音。于是,它的穿透力如此巨大,直指每個人的內(nèi)心,讓它變得溫暖、溫馨。原來,母親一直活在每個人的心靈中,越是回到生活、回到常識、回到家園、回到心靈,就會離母親越近,就越能聽到母親喚兒的聲音。
“賈君鵬”,你聽見沒有?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呢!快回家吧!
□吳祚來(學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