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家鄉(xiāng)的27名中國大陸留駐者
對大多數當地人來說,他們分不清中國大陸人和臺灣人的概念,雖然臺灣欲通過金元擴大影響,但大陸在當地仍有相當的民意基礎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張崇防、歐颯發(fā)自圣多美 在這個遙遠的非洲小島上,還有為數不多的中國大陸人在打拼。
目前,在圣普僅有1家中國大陸企業(yè)、3家中國大陸人開的商店以及負責看護中國館舍的留守處,人員總計有27名。中國大陸企業(yè)和商家的存在,維系著中國大陸對當地經濟的影響力。
中國公司贏得當地員工信任
華山國際圣普公司是在當地的唯一的中國大陸企業(yè)。1986年,華山公司為承建中國對該國的援助項目,開始進入圣普,直到1997年雙方斷交,公司一直在執(zhí)行當地的經援項目。兩國斷交后,公司留駐當地配合中國使館留守處的工作。公司從2000年開始,靠自身實力從當地承包市場競標項目。2003至2004年,公司不斷拿到工程項目,主要是建學校,生存境遇不斷改善。去年,公司贏得了安哥拉駐圣普使館的建設項目,當年的合同額達到了創(chuàng)紀錄的283萬美元。
華山國際現有員工17人,主要是管理和技術人員。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喜好,那就是在當地發(fā)掘一些景點并為其取上一個很中國化的名字,如“千層浪”、“望鄉(xiāng)臺”等等?臻e的時候,他們愿意驅車到這樣的地方,靜靜地遙望東方,思念家人。他們的業(yè)余生活很豐富,可以看電視、DVD,也可以到棋牌室娛樂。
中國大陸人的友善贏得了當地員工的信任。公司負責人王炳勛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公司的當地員工月薪90美元左右,遠高于28美元的最低工資標準,而且公司從不拖欠他們的工資。此外,公司每天還向他們提供免費午餐。這些做法幫助公司贏得了當地員工的信任。
王炳勛坦承,在中國大陸與圣普沒有邦交的情況,公司在當地生存很不易。首先,臺灣在當地援助的項目,華山公司無權問津。其次,公司要想在當地立足,必須跟當地政府部門、警察總署以及軍隊高層官員等建立良好的關系,以備不時之需。盡管面臨種種困難,王炳勛仍表示,公司決定繼續(xù)留駐圣普,奮力打拼。
當地人排長隊搶購中國貨
每逢圣誕節(jié)、元旦等節(jié)日或者學校開學,當地僅有的3家中國大陸商店門前就會排起長隊,里面的顧客出來1個,外面的顧客才能進去1個。據當地人介紹,這種購物排長隊的現象只會發(fā)生在中國大陸商家門前。目前在當地的3家中國店主,彼此為親戚關系。
最早來圣多美島做生意的李振家認為,當地市場對中國大陸商品有較大需求。由于歷史上中國大陸曾向該國提供過大量物資援助,當地人稱他們“早已經習慣用中國制造的產品”。當地人雖然窮,但買東西從不賒賬,因此不存在欠款問題。在當地市場出售的中國貨一般能賣到國內價格的3至5倍。但因當地購買力很弱,所進貨品也會出現積壓現象。因此,商店進貨要“數量少,花樣多”。中國大陸商家在當地主要競爭者包括葡萄人、尼日利亞人和黎巴嫩人所開的商店。
臺灣“使館”人員常來“查看”
李振家介紹,雖然島上至今尚無臺灣人開的店鋪,但他們做生意還是會受到臺灣方面的干擾。往往是他們貨柜一到,臺灣“使館”人員就會來“查看”,他們同時會讓該國的商業(yè)局出面,要求中國大陸商家賣東西不能講價。臺方人員甚至還有意抹黑中國大陸貨形象,向當地人灌輸中國大陸商品是“垃圾貨”的觀念,甚至雇當地人對從中國大陸店鋪購買的貨物人為損壞后再拿去退貨。
其實,對大多數當地人來說,他們分不清中國大陸人和臺灣人的概念。雖然臺灣欲通過金元擴大影響,但大陸在當地仍有相當的民意基礎。在圣普與大陸未斷交之前,患者從中國駐當地醫(yī)療隊拿藥全是免費的,孩子在中國所援助的學校就讀也無需支付課本費。相比之下,臺灣在當地的“醫(yī)療團”沒有免費的藥品給他們。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