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 晴 林大壟(廣東藥學院)
從11月1日進村服務(wù)到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在媒體村的洗衣點呆了整整20天了。這20天里面,我經(jīng)常打交道的就是那一包包臟兮兮的衣服了。我們每天都要包幾百件衣服,都成“熟手女工”了。
我們每天排兩個班,上午8點到下午兩點,下午3點到晚上9點。每個班兩名志愿者值班。衣服洗滌志愿的工作內(nèi)容主要是為送洗者填寫送洗單,同時為外國記者提供語言服務(wù)。
上午9點,洗衣收發(fā)點迎來了服務(wù)高峰。一批批媒體記者陸續(xù)出動工作,同時也將他們的衣服送到收發(fā)點。我于是開始進入高效的“智能”狀態(tài),整個接收流程周而復始。首先是接收衣服,然后幫他們填寫單據(jù),單據(jù)上填寫的是每位送洗者的基本信息,住在幾棟,衣服幾件,最后便是他們在單據(jù)上簽名確認。一式四份的單據(jù)一份交給記者,一份在洗衣店留底,另外兩份做備用,填寫表格。
這個過程其實還是比較考驗人的。因為有些媒體記者送來的衣服、襪子,由于汗水的浸漬已經(jīng)“面目全非”了,但我還是要面帶笑容地接過他們遞給我的臟衣物,面不改色地請他們填寫基本信息。每天填寫六七十張單,接收三四百件衣服。呵,我現(xiàn)在看到臟衣服,也有很高的“免疫力”了。
參與互動(0) | 【編輯:曹昆】 |
專題:第16屆廣州亞運會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