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全面展示漢字文化的“漢字展”在吉林省長春市開展。中國文字博物館副館長李俊國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一代代流傳下來并不斷豐富的漢字是中華民族時代精神的傳承與展示,應該用嚴謹的態(tài)度來使用和傳播漢字。
“漢字展”由中國文字博物館和吉林省博物院共同主辦。商代的卜骨、卜甲;西周的仲南父壺;東周的垂字銳角布幣以及漢、唐、清等朝代流傳下來的主體文字及其載體,總計百余件文物集中亮相。
3月11日,全面展示漢字文化的“漢字展”在吉林省長春市開展。中國文字博物館副館長李俊國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一代代流傳下來并不斷豐富的漢字是中華民族時代精神的傳承與展示,應該用嚴謹的態(tài)度來使用和傳播漢字。
“漢字展”由中國文字博物館和吉林省博物院共同主辦。商代的卜骨、卜甲;西周的仲南父壺;東周的垂字銳角布幣以及漢、唐、清等朝代流傳下來的主體文字及其載體,總計百余件文物集中亮相。
在眾多文物中,揭開中國歷史起源之謎的卜骨最為引人關注。卜骨原是動物的骨頭,約公元前1500年商王朝時被占卜者用來預測未來,1927年—1936年間,在對位于河南安陽的殷墟進行發(fā)掘時,人們才從卜骨中獲得了有關商朝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重要資料。
【同期】(中國文字博物館副館長 李俊國)它不單單就是一個語言文字的傳播功能,它更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先祖?zhèn)儺敃r他們的勞動狀態(tài),他們的社會形態(tài),而生成的我們的漢字,現在說到國學、說到文字、說到民族精神,所以我們拿出來漢字,它最有精神的表征意義。所以不管從少年、青年,還是從現在的傳播使用,我覺得漢字是博大精深。
作為迄今為止連續(xù)使用時間最長、亦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李俊國認為,中國人有足夠理由為用漢字書寫的中華文化感到驕傲。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一股“網絡造字”風日益盛行。網民借助“拼漢字”的形式表達幽默、反諷等情緒。典型案例便是一夜之間火得燙手、被網友戲稱為“21世紀最風行的漢字”——“囧”。
對于這些網絡自造字,中國官方沒有買賬。在最新發(fā)布的《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上,總計有8105個漢字獲得了官方頒發(fā)的“身份證”,而不少火爆網絡的自造字則被“拒收”。
對此,專家表示,在漢字使用和傳播上,首先要師承它的歷史,然后根據現實需要嚴格按照規(guī)范來造字。
【同期】(中國文字博物館副館長 李俊國)(漢字)使用和傳播這塊,我的看法應該是態(tài)度應該是嚴謹的,首先得去師承它、傳播它,再一個就是造字這一塊應該嚴格地按照漢字的規(guī)范來運作,應該持嚴謹的態(tài)度,這個不帶有過多的隨意性,而是帶有嚴肅性、科學性和歷史傳承性。
記者 李彥國 張瑤 長春報道
關鍵詞:
分類名稱:
C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