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大家談 | 讓年輕人和博物館的雙向奔赴成為新常態(tài)
中新網(wǎng)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郎朗)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里,里三層外三層的觀眾圍在“無語菩薩”沉思羅漢前不肯走;南京博物院里,30塊錢一個的芙蓉石蟠螭耳蓋爐同款冰箱貼,兩個月賣了15萬件……近年來,全國各地出現(xiàn)了“博物館熱”。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走進博物館?如何讓“博物館熱”成為常態(tài)?或許可以從今年兩會上找到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來,到博物館來!
青銅玉器映照著民族的品格,竹簡木牘鏈接著文明的過去和現(xiàn)在,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文物見證著歷史,也讓一個國家知道自己從何處走來,又將如何賡續(xù)。
“創(chuàng)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服務水平。”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這樣要求。
國家文物局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3年7月,全國博物館總數(shù)達到6565家,免費開放率超過90%。2024年春節(jié)期間,全國博物館8天共接待觀眾7358.01萬人次,同比增長98.6%。
借助物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等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博物館走向“云端”,實現(xiàn)“永不閉館”。
“一部手機游敦煌,就可以思接千載?!比珖舜蟠?、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部副部長汪萬福介紹,目前研究院推出了“云游敦煌”小程序、“數(shù)字藏經洞”等,在“數(shù)字敦煌·資源庫”上線30個洞窟整窟高清圖像和全景漫游節(jié)目,實現(xiàn)全球共享。
從1905年張謇創(chuàng)建中國第一座現(xiàn)代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到如今數(shù)千家博物館免費開放,厚重的歷史文化從未像今天這樣貼近千家萬戶。
聽,博物館里的文物會說話!
博物館正在不斷更新自己的“語言”,用更能讓大家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他們攜重器走上熒幕,搭建和公眾新的連接通道?!度绻麌鴮殨f話》等文化類節(jié)目,既大氣又接地氣,以新鮮的視角和年輕化的表達,迅速引起觀眾共鳴,實現(xiàn)“充電五分鐘,穿越八千年”。讓人渴望能走進博物院,和文物面對面,和歷史再近一點。
“要加強歷史文物與現(xiàn)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提供沉浸式體驗等服務?!比珖f(xié)委員、民族文化宮副主任們發(fā)延建議。
在展陳方式上,各地博物院做出了“科技+文物”的探索。例如河南博物院,全國政協(xié)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介紹,他們通過采集文物高清照片,利用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和AI計算技術,自動生成被拍攝文物的三維模型,在VR、AR等技術輔助下,文物信息得以情景化和可視化呈現(xiàn)。
還有更細微的切入角度。從故宮文創(chuàng)的“萌萌噠”雍正形象,到南京博物院芙蓉石蟠螭耳蓋爐同款冰箱貼,再到河南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館的“考古盲盒”。新鮮的創(chuàng)意和實用的理念,讓博物館和文物平易近人,生動可愛。
無論是政策扶持,還是具體實操,所有的舉措無不將博物館營造成一個可以讓公眾接受知識、放松身心的公共文化空間。
走,到博物館挖寶去!
“博物館不僅僅是文化的傳承地,更是年輕人心靈交流的港灣,要為他們提供一個既時尚又充滿知識氛圍的社交場所?!瘪R蕭林說。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年輕人穿著漢服,和“搭子”涌入博物館。他們的參與,也讓文化遺產換發(fā)出新的活力:他們給文物拍照,做成表情包,年青一代和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次元壁”被打破;他們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探索打卡不同的博物館,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記錄看展的感受,化身“自來水”,給博物館“打call”。
逛博物館,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社交方式。而愛文物、愛逛博物館背后,是公眾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同感的不斷提升,對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自豪與自信。
“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边@句寫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工作任務,正在以更具象化的形式,滋潤著每一個人。(完)
- 專題:2024全國兩會
相關新聞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14日 21:58:58
- 2025年01月14日 21:20:58
- 2025年01月14日 14:24:18
- 2025年01月14日 12:52:41
- 2025年01月14日 11:37:07
- 2025年01月14日 10:23:32
- 2025年01月14日 10:23:32
- 2025年01月14日 10:15:52
- 2025年01月14日 10:11:32
- 2025年01月14日 09:51:34